“中国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制造百万富翁,不能制造富翁的企业不是一个好的企业。”这是记者在询问一位国外高科技企业的总裁,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何建议时得到的回答。虽然是一句笑谈,但却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有企业的一个弊端,即企业的产权制度不健全。
中国的国有企业管理者有一种“59岁现象”,很多为企业辛勤工作几十年的领导者在即将退休之际为个人利益大捞特捞,最终触犯了法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个人晚节不保,深层原因则是企业没有健全的体制,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不一致,经营者辛苦经营、无私奉献几十年,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企业;而一旦从企业退休除了微薄的退休金外将一无所得,与企业将无任何关系,且不说今后的生活等现实问题,仅仅从心理上就使人难以接受。要想从根本上杜绝“59岁现象”,就要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经营者才不会因个人利益损害企业利益。
四通公司是中关村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我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四通曾骄傲地说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IBM(世界最大的高科技企业)。但是现在,四通已经被许多后来者超过了。其中固然有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等问题,但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四通公司的领导总结说:所有者缺位给企业造成的缺陷是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弥补的。经济学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产权不明的企业根本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而中关村一大堆产权不明的企业也不可能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的硅谷。
为了使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四通公司痛定思痛,决定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经过艰苦的工作,最终明确了企业的所有者包括管理者和科技人员都有自己的股份,每个人的利益大小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企业的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
继四通之后,联想等高科技企业先后进行了企业的产权改造,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者缺位不仅是阻碍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同样也是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国有企业虽然名义上属于国家,实际上所有者更加不明确。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尖锐。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已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焦点、热点和难点。
产权制度的改革难点首先是法律问题,将国有企业的资产分割到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其次是如何确定每个人占有的份额,这涉及到企业管理者和企业骨干的价值确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承认管理者的价值,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掌舵人,企业一般员工的失误只会造成局部的损失,而管理者的失误带给企业的有可能是全军覆没,从这一点说,管理者承受着企业中最重的压力。企业的骨干人员同样对企业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自然要占有较多的份额。另一个难点是文化障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患贫而患不均”,定性说某某贡献大小可以接受,但如果分配庞大的资产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弄不好又会引发出腐败、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一致,使企业的发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这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如何使员工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一致,国外高科技企业的成功做法是:给员工不高的工资和股票认购期权,即在几年后可以以今天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工资不高既可以使公司减少支出,又可以使员工有生存压力:必须努力工作,使公司获得好的业绩,以便公司的股票在将来可以有高额的回报,自己也得到高额的回报。对企业领导者,公司除了给予股票期权外,还提供贷款用于购买公司股票,领导者为了使贷款有好的投资回报,必须努力奉献以使股票升值。有人将此概括为“有私奉献,好高务实”。
一位企业的领导说: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最终将使我们喊了多年的口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变为“让所有人都富起来”。